“120W”充電器,“120W”為商標名稱實際功率12W——“心機商標”亂象調查
2025-04-24 08:22
來源:

“120W”充電器,“120W”為商標名稱實際功率12W——“心機商標”亂象調查

人工智能朗讀:

“買了‘去屑三分鐘奇跡洗發(fā)水’,用后發(fā)現(xiàn)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沒有奇跡可言。找商家理論,對方說這款洗發(fā)水就叫‘去屑三分鐘奇跡’?!边@是北京市民劉爽前不久的一次網購經歷。

“你能想象嗎,這款洗發(fā)水就叫這個名字。而我是把這個名字當成功效來購買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被這個名字忽悠了。”劉爽對前來采訪的《法治日報》記者如是說。

在其指引下,記者在購物網店所展示的商品信息中找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密密麻麻的小字中藏著這一商品的名稱。

劉爽在網上發(fā)布了自己的遭遇,發(fā)現(xiàn)不少人也有類似的經歷,網友將此現(xiàn)象稱為“心機商標”,包括“××0添加”醬油、“壹號土”豬肉等。網友紛紛表示被這些商家繞進了“文字迷宮”,不知不覺中掉入了其精心設計的消費陷阱。

受訪專家表示,商標作為企業(yè)的標識和形象,承載著企業(yè)的信譽和品牌價值,近年來市場上出現(xiàn)的一些注冊目的不純、帶有欺騙性的商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加強監(jiān)管、治理“心機商標”亂象刻不容緩。

大搞文字游戲

“買的××寶寶紫草油,仔細看發(fā)現(xiàn)商標旁有個小字‘TM’(表示該標志被作為商標使用,但并不代表商標已經獲得注冊或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上網一查,‘××寶寶紫草油’商標果然還沒注冊申請成功”;

“以前買過‘樹上熟’的水果,我以為樹上熟了才摘下來賣的,結果只是商標叫‘樹上熟’,買回來發(fā)現(xiàn)還有些‘生’”;

“‘供港’食品,原來‘供港’是商標”;

……

在網上,網友們“自查”家中的商品,很多人直言“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這些玩弄“文字游戲”的商標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

比如,“山里來的土”雞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鹽和面粉,其他沒了”調味品,“零蔗糖”冰激凌、“安踏斷碼”“120W”充電器……引號里的文字并非商品特質,而是商品的名稱。實際上,“土” 雞蛋并無國家標準,而“0添加”正在被新國標禁止標注,“120W”充電器實際只有12W功率。很多消費者表示,自己很容易被這些商品包裝上的描述吸引而購買。

調查中,根據(jù)消費者提供的線索,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兒童電話手表”,除有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知名品牌“小天才”外,還涌現(xiàn)出“小天才特×”“小天才酷×”等名稱高度相似的店鋪和商品。例如,一款“小天才特×”手表售價僅218元,已售2000件;另一款售價248元的“小天才酷×”手表已售1萬余件,由于和正品價格差距較大,“性價比”優(yōu)勢將其推上了熱賣榜第8名。

記者在主流企業(yè)查詢工具上查詢發(fā)現(xiàn),“小天才酷×”商標自2020年被多家企業(yè)申請注冊但均被駁回后,直至今年2月7日、2月20日仍被兩家企業(yè)申請注冊,目前屬于“注冊申請中”狀態(tài)?!靶√觳盘亍痢鄙虡艘灿谌ツ?月被企業(yè)申請注冊,目前同樣屬于“注冊申請中”狀態(tài)。記者查詢到,截至目前,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關于“侵害商標權糾紛”和“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的涉訴案件有幾百起。

規(guī)避審查標準

商標法相關條款規(guī)定,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對此,受訪專家表示,在商標審查實踐中,如果商標名稱中含有直接描述產品成分、功能的描述性詞匯(如“零添加”“土豬”“土雞”等),這樣的商標通常難以注冊。

既然如此,為何市場上還會有這么多的“心機商標”?

京都律師事務所競爭法律事務部主管合伙人王菲向記者介紹,商標注冊流程主要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形式審查核查申請材料是否齊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實質審查則主要判斷商標是否具備顯著性(如是否為通用名稱)、是否違反禁用條款(如是否涉及國家標志、是否存在不良影響、是否會造成他人誤解等)。

她進一步分析,一些具有欺騙性或誤導性的商標能夠通過審查的原因有很多:審查員對某一商標是否存在誤導性或“欺騙性”的認定存在主觀差異;商標申請量逐年遞增,商標申請審查工作時效要求高,缺乏充分時間調研論證特定商標是否實際誤導公眾;商標申請人通過拆分商標,多類別申請等手段規(guī)避審查。

針對商標的具體審核過程,一位商標審查協(xié)作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能夠注冊成功的商標肯定符合當時的審查標準,但在注冊后,商標是否成為誤導性宣傳的一環(huán),屬于企業(yè)的自身行為,“審查員在審查時,會對商標本身進行判斷,但不可能預判到所有情況”。

“比如有些商品明顯不是絲綢制品,但商標里卻說它是‘某某絲’或者原本產自南方的大米,商標卻叫‘東北大米’,這種商標顯然違規(guī),是無法注冊成功的?!比A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王太平說,“像‘壹號土’商標,表面上看沒什么,然而實際應用時就可能存在誤導性。比如和豬肉搭配在一起很容易被消費者當作壹號‘土豬肉’,而非‘壹號土’豬肉。而這類商標很難被判定違規(guī)?!?/p>

此外,有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商標代理行業(yè)的無序發(fā)展也是“心機商標”不斷出現(xiàn)的原因。一些代理機構以“包過”“內部渠道”為噱頭招攬業(yè)務,甚至協(xié)助客戶惡意搶注、囤積商標。

完善處理機制

目前市場上已經注冊成功的許多“心機商標”該如何處理?

在王菲看來,并不是說商標注冊成功,就萬事大吉了。不管注冊了多少年,如果違反法律規(guī)定,就可以宣告無效。此類商標無論申請還是使用,都是在利益驅使下進行的。同時,社會治理的復雜性和治理效率也決定了立法者或司法人員無法預先排除所有問題,從源頭上完全排除誤導性商標的可能性極低,如果審核程序過于復雜反而不利于鼓勵品牌經營和營商環(huán)境,因此完善事后處理機制十分重要。

“我國有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專門制度。對于一些注冊目的不純、帶有故意誤導和混淆的商標,任何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商標行政管理機關也可依職權宣告其無效?!蓖醴普f。

“治理違規(guī)商標不僅需要審查員,更需要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及時去處罰違規(guī)企業(yè)?!蓖跆脚e例,曾經有企業(yè)申請注冊某酒品的商標,第一次申請為“夜郎”,但因為跟郎酒品牌過于接近,注冊未通過;第二次申請商標叫“夜郎古”,注冊通過,“但使用過程中,一些消費者就會讀成‘夜郎’古酒,從而把酒的品種認為成‘古酒’。這種情況雖然不是很明顯的變形使用商標,但消費者的認知跟商標的原有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就能被認定構成侵權?!?/p>

“像這種情況,審查員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但是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積極履行職責發(fā)現(xiàn)問題,并去查處相關企業(yè),或者向商標局申請該商標無效,通過事后處理的方式去糾正商標注冊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蓖跆秸f。

王太平建議,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與商標局聯(lián)合治理“心機商標”,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比如雙方建立常態(tài)化聯(lián)合執(zhí)法機制,通過協(xié)同研判線索、制定行動方案、開展現(xiàn)場檢查等,集中查處商標侵權及誤導性商標案件。行業(yè)協(xié)會則應當推動建立商業(yè)倫理公約,將“不利用商標制造認知偏差”納入企業(yè)自律準則。

還有受訪專家建議,可以建立商標注冊信用承諾制度,要求申請人對商標真實性負責;對以欺騙手段取得商標注冊的主體,依法宣告無效并列為失信主體;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歸集商標違法信息,實現(xiàn)跨部門信用聯(lián)合懲戒,提升違法成本。(記者 趙麗 實習生 殷增梓)


[編輯:黃春才]